您現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時政要聞 > 正文

從近5萬人到1.12億人——科技創新大步前行

時間:2024-09-19 09:22:51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科技興(xing) 則民族興(xing) ,科技強則國家強。新中國成立75年來,黨(dang) 中央始終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動我國科技事業(ye) 實現曆史性、整體(ti) 性、格局性重大變化,科技創新大步前行,為(wei) 國家發展和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支撐保障作用。

科技實力日漸強大

新中國的科技事業(ye) 基本是從(cong) 零起步,成立初期,全國科技人員不超過5萬(wan) 人,專(zhuan) 門從(cong) 事科研工作的人員僅(jin) 600餘(yu) 人,專(zhuan) 門科學研究機構僅(jin) 30多個(ge) 。人才匱乏、科研設備嚴(yan) 重短缺、基礎條件落後,現代科學技術幾乎一片空白……

彼時的中國,百廢待興(xing) ,恢複經濟社會(hui) 發展對科技事業(ye) 提出迫切要求。新中國確立了以自然科學發展為(wei) 核心,服務於(yu) 工業(ye) 、農(nong) 業(ye) 及國防建設的科技發展戰略藍圖,並緊鑼密鼓地籌建了一係列科研機構。

1949年11月1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東(dong) 四馬大人胡同成立,標誌著國家科技體(ti) 係建設正式起步。隨後,各部門各地區相繼建立了一批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開始向有利於(yu) 科學技術發展的方向邁進。

從(cong) “向科學進軍(jun) ”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an) 力”,再到“創新是第一動力”,從(cong) 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到建設創新型國家,在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不懈奮鬥、辛勤耕耘,我國科技事業(ye) 取得了驕人成績,產(chan) 生了一大批重要科技成果,為(wei) 捍衛國家安全、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基礎條件不斷完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持續支持原始創新,2023年基礎研究經費達2212億(yi) 元。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從(cong) 2012年的1.03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2023年的3.3萬(wan) 億(yi) 元。

創新體(ti) 係逐步健全——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國家實驗室建設穩步推進,中國特色國家實驗室體(ti) 係加快構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研院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2023年末,我國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躍居世界首位。

“人才紅利”加速釋放——《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發展研究報告(2020)》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為(wei) 11234.1萬(wan) 人,居世界首位。2022年,中國在各學科最具影響力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排名世界第一。

科技成果不斷湧現

75年來,我國始終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從(cong) “兩(liang) 彈一星”成功發射,到神舟飛船遨遊太空;從(cong) 第一艘潛艇的深潛探索,到“奮鬥者”號勇闖萬(wan) 米深淵;從(cong) 銀河係列計算機誕生,到量子計算機原型機“九章”問世……一係列重大科技成果如星辰般璀璨,照亮了我國科技發展征途。

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迅猛發展,基礎研究不斷拓展人類認知邊界,前沿技術推動全球產(chan) 業(ye) 結構、經濟形態和人類生活方式深刻調整。從(cong) 全球格局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高技術領域成為(wei) 國際競爭(zheng) 最前沿和主戰場。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啟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新征程。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我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從(cong) 2012年的第34位躍升至2023年的第12位,成為(wei) 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ti) 。

持續賦能高質量發展——我國在載人航天、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核電技術、大飛機製造等領域取得的巨大成績,不僅(jin) 提升了國家的綜合實力,也成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持續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隨著人工智能、雲(yun) 計算、5G等數字技術快速發展,我國產(chan) 業(ye) 數字化、數字產(chan) 業(ye) 化步伐不斷加快。數字經濟規模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二,電商交易額、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全球第一。

科技體(ti) 製改革持續深化

如果科技創新是我國發展的新引擎,那麽(me) 改革就是點燃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係。

2013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ti) 學習(xi) 中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項係統工程,涉及方方麵麵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為(wei) 緊迫的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體(ti) 製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縛創新驅動發展的觀念和體(ti) 製機製障礙。

這一號召猶如一聲嘹亮的集結號,引領我國科技體(ti) 製改革向縱深發展。

加強頂層設計——2015年3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深化體(ti) 製機製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幹意見》出台,從(cong) 8個(ge) 方麵提出了30條改革意見;半年後,黨(dang) 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實施方案》,部署了到2020年要完成的143項改革任務;2022年1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正式實施,將科技改革的成果全麵上升到國家法律製度層麵;2023年3月,《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明確,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hui) ,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對科技管理體(ti) 製進行係統性重構。

改善科研環境——2014年3月,《關(guan) 於(yu) 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幹意見》發布,讓管理死板的科研經費“活”起來;2014年12月,《關(guan) 於(yu) 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zhuan) 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發布,把天女散花的科技項目“統”起來;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印發《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幹規定》、製定《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讓科研成果轉化更加快速。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對進一步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作出係統部署。未來,我國將在優(you) 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製,統籌強化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等方麵持續深化改革,為(wei) 全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站在新時代潮頭,我們(men) 必須堅定不移地走科技強國之路,以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社會(hui) 全麵發展,為(wei)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