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意見》
新華社北京2月15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財會(hui) 監督工作的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財會(hui) 監督工作的意見》全文如下。
財會(hui) 監督是依法依規對國家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其他組織和個(ge) 人的財政、財務、會(hui) 計活動實施的監督。近年來,財會(hui) 監督作為(wei) 黨(dang) 和國家監督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維護中央政令暢通、規範財經秩序、促進經濟社會(hui) 健康發展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存在監督體(ti) 係尚待完善、工作機製有待理順、法治建設亟待健全、監督能力有待提升、一些領域財經紀律亟需整治等問題。為(wei) 進一步加強財會(hui) 監督工作,更好發揮財會(hui) 監督職能作用,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ti) 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以完善黨(dang) 和國家監督體(ti) 係為(wei) 出發點,以黨(dang) 內(nei) 監督為(wei) 主導,突出政治屬性,嚴(yan) 肅財經紀律,健全財會(hui) 監督體(ti) 係,完善工作機製,提升財會(hui) 監督效能,促進財會(hui) 監督與(yu) 其他各類監督貫通協調,推動健全黨(dang) 統一領導、全麵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ti) 係。
(二)工作要求
——堅持黨(dang) 的領導,發揮政治優(you) 勢。堅持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和黨(dang) 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把黨(dang) 的領導落實到財會(hui) 監督全過程各方麵,確保黨(dang) 中央、國務院重大決(jue) 策部署有效貫徹落實。
——堅持依法監督,強化法治思維。按照全麵依法治國要求,健全財經領域法律法規和政策製度,加快補齊法治建設短板,依法依規開展監督,嚴(yan) 格執法、嚴(yan) 肅問責。
——堅持問題導向,分類精準施策。針對重點領域多發、高發、易發問題和突出矛盾,分類別、分階段精準施策,強化對公權力運行的製約和監督,建立長效機製,提升監督效能。
——堅持協同聯動,加強貫通協調。按照統籌協同、分級負責、上下聯動的要求,健全財會(hui) 監督體(ti) 係,構建高效銜接、運轉有序的工作機製,與(yu) 其他各類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ti) 化的財會(hui) 監督工作格局。
(三)主要目標。到2025年,構建起財政部門主責監督、有關(guan) 部門依責監督、各單位內(nei) 部監督、相關(guan) 中介機構執業(ye) 監督、行業(ye) 協會(hui) 自律監督的財會(hui) 監督體(ti) 係;基本建立起各類監督主體(ti) 橫向協同,中央與(yu) 地方縱向聯動,財會(hui) 監督與(yu) 其他各類監督貫通協調的工作機製;財會(hui) 監督法律製度更加健全,信息化水平明顯提高,監督隊伍素質不斷提升,在規範財政財務管理、提高會(hui) 計信息質量、維護財經紀律和市場經濟秩序等方麵發揮重要保障作用。
二、進一步健全財會(hui) 監督體(ti) 係
(四)加強黨(dang) 對財會(hui) 監督工作的領導。各級黨(dang) 委要加強對財會(hui) 監督工作的領導,保障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落實到位,統籌推動各項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各級政府要建立財會(hui) 監督協調工作機製,明確工作任務、健全機製、完善製度,加強對下級財會(hui) 監督工作的督促和指導。
(五)依法履行財會(hui) 監督主責。各級財政部門是本級財會(hui) 監督的主責部門,牽頭組織對財政、財務、會(hui) 計管理法律法規及規章製度執行情況的監督。加強預算管理監督,推動構建完善綜合統籌、規範透明、約束有力、講求績效、持續安全的現代預算製度,推進全麵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加強對行政事業(ye) 性國有資產(chan) 管理規章製度、政府采購製度實施情況的監督,保障國有資產(chan) 安全完整,規範政府采購行為(wei) 。加強對財務管理、內(nei) 部控製的監督,督促指導相關(guan) 單位規範財務管理,提升內(nei) 部管理水平。加強對會(hui) 計行為(wei) 的監督,提高會(hui) 計信息質量。加強對注冊(ce) 會(hui) 計師、資產(chan) 評估和代理記賬行業(ye) 執業(ye) 質量的監督,規範行業(ye) 秩序,促進行業(ye) 健康發展。
(六)依照法定職責實施部門監督。有關(guan) 部門要依法依規強化對主管、監管行業(ye) 係統和單位財會(hui) 監督工作的督促指導。加強對所屬單位預算執行的監督,強化預算約束。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對政府采購活動、資產(chan) 評估行業(ye) 的監督,提高政府采購資金使用效益,推動資產(chan) 評估行業(ye) 高質量發展。加強對歸口財務管理單位財務活動的指導和監督,嚴(yan) 格財務管理。按照會(hui) 計法賦予的職權對有關(guan) 單位的會(hui) 計資料實施監督,規範會(hui) 計行為(wei) 。
(七)進一步加強單位內(nei) 部監督。各單位要加強對本單位經濟業(ye) 務、財務管理、會(hui) 計行為(wei) 的日常監督。結合自身實際建立權責清晰、約束有力的內(nei) 部財會(hui) 監督機製和內(nei) 部控製體(ti) 係,明確內(nei) 部監督的主體(ti) 、範圍、程序、權責等,落實單位內(nei) 部財會(hui) 監督主體(ti) 責任。各單位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財會(hui) 監督工作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財會(hui) 工作和財會(hui) 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單位內(nei) 部應明確承擔財會(hui) 監督職責的機構或人員,負責本單位經濟業(ye) 務、財會(hui) 行為(wei) 和會(hui) 計資料的日常監督檢查。財會(hui) 人員要加強自我約束,遵守職業(ye) 道德,拒絕辦理或按照職權糾正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財會(hui) 事項,有權檢舉(ju) 單位或個(ge) 人的違法違規行為(wei) 。
(八)發揮中介機構執業(ye) 監督作用。會(hui) 計師事務所、資產(chan) 評估機構、稅務師事務所、代理記賬機構等中介機構要嚴(yan) 格依法履行審計鑒證、資產(chan) 評估、稅收服務、會(hui) 計服務等職責,確保獨立、客觀、公正、規範執業(ye) 。切實加強對執業(ye) 質量的把控,完善內(nei) 部控製製度,建立內(nei) 部風險防控機製,加強風險分類防控,提升內(nei) 部管理水平,規範承攬和開展業(ye) 務,建立健全事前評估、事中跟蹤、事後評價(jia) 管理體(ti) 係,強化質量管理責任。持續提升中介機構一體(ti) 化管理水平,實現人員調配、財務安排、業(ye) 務承接、技術標準、信息化建設的實質性一體(ti) 化管理。
(九)強化行業(ye) 協會(hui) 自律監督作用。注冊(ce) 會(hui) 計師協會(hui) 、資產(chan) 評估協會(hui) 、注冊(ce) 稅務師協會(hui) 、銀行業(ye) 協會(hui) 、證券業(ye) 協會(hui) 等要充分發揮督促引導作用,促進持續提升財會(hui) 信息質量和內(nei) 部控製有效性。加強行業(ye) 誠信建設,健全行業(ye) 誠信檔案,把誠信建設要求貫穿行業(ye) 管理和服務工作各環節。進一步加強行業(ye) 自律監管,運用信用記錄、警示告誡、公開曝光等措施加大懲戒力度,完善對投訴舉(ju) 報、媒體(ti) 質疑等的處理機製,推動提升財會(hui) 業(ye) 務規範化水平。
三、完善財會(hui) 監督工作機製
(十)加強財會(hui) 監督主體(ti) 橫向協同。構建財政部門、有關(guan) 部門、各單位、中介機構、行業(ye) 協會(hui) 等監督主體(ti) 橫向協同工作機製。各級財政部門牽頭負責本級政府財會(hui) 監督協調工作機製日常工作,加強溝通協調,抓好統籌謀劃和督促指導;稅務、人民銀行、國有資產(chan) 監管、銀行保險監管、證券監管等部門積極配合、密切協同。建立健全部門間財會(hui) 監督政策銜接、重大問題處理、綜合執法檢查、監督結果運用、監督線索移送、監督信息交流等工作機製,形成監督合力,提升監督效能。建立部門與(yu) 行業(ye) 協會(hui) 聯合監管機製,推動行政監管與(yu) 自律監管有機結合。相關(guan) 中介機構要嚴(yan) 格按照法律法規、準則製度進行執業(ye) ,並在配合財會(hui) 監督執法中提供專(zhuan) 業(ye) 意見。中介機構及其從(cong) 業(ye) 人員對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wei) ,應及時向主管部門、監管部門和行業(ye) 協會(hui) 報告。各單位應配合依法依規實施財會(hui) 監督,不得拒絕、阻撓、拖延,不得提供虛假或者有重大遺漏的財會(hui) 資料及信息。
(十一)強化中央與(yu) 地方縱向聯動。壓實各有關(guan) 方麵財會(hui) 監督責任,加強上下聯動。國務院財政部門加強財會(hui) 監督工作的製度建設和統籌協調,牽頭組織製定財會(hui) 監督工作規劃,明確年度監督工作重點,指導推動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組織實施。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和有關(guan) 部門依法依規組織開展本行政區域內(nei) 財會(hui) 監督工作。國務院有關(guan) 部門派出機構依照法律法規規定和上級部門授權實施監督工作。地方各級政府和有關(guan) 部門要暢通財會(hui) 監督信息渠道,建立財會(hui) 監督重大事項報告機製,及時向上一級政府和有關(guan) 部門反映財會(hui) 監督中發現的重大問題。
(十二)推動財會(hui) 監督與(yu) 其他各類監督貫通協調。建立健全信息溝通、線索移送、協同監督、成果共享等工作機製。開展財會(hui) 監督要自覺以黨(dang) 內(nei) 監督為(wei) 主導,探索深化貫通協調有效路徑,加強與(yu) 巡視巡察機構協作,建立重點監督協同、重大事項會(hui) 商、線索移交移送機製,通報財會(hui) 監督檢查情況,研究辦理巡視巡察移交的建議;加強與(yu) 紀檢監察機關(guan) 的貫通協調,完善財會(hui) 監督與(yu) 紀檢監察監督在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治“四風”、整治群眾(zhong) 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等方麵要求貫通協調機製,加強監督成果共享,發現黨(dang) 員、監察對象涉嫌違紀或職務違法、職務犯罪的問題線索,依法依規及時移送紀檢監察機關(guan) ;發揮財會(hui) 監督專(zhuan) 業(ye) 力量作用,選派財會(hui) 業(ye) 務骨幹參加巡視巡察、紀委監委監督檢查和審查調查。強化與(yu) 人大監督、民主監督的配合協同,完善與(yu) 人大監督在提高預算管理規範性、有效性等方麵貫通協調機製。增強與(yu) 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統計監督的協同性和聯動性,加強信息共享,推動建立健全長效機製,形成監督合力。暢通群眾(zhong) 監督、輿論監督渠道,健全財會(hui) 監督投訴舉(ju) 報受理機製,完善受理、查處、跟蹤、整改等製度。
四、加大重點領域財會(hui) 監督力度
(十三)保障黨(dang) 中央、國務院重大決(jue) 策部署貫徹落實。把推動黨(dang) 中央、國務院重大決(jue) 策部署貫徹落實作為(wei) 財會(hui) 監督工作的首要任務。聚焦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做好穩增長、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落實財政改革舉(ju) 措等重大部署,綜合運用檢查核查、評估評價(jia) 、監測監控、調查研究等方式開展財會(hui) 監督,嚴(yan) 肅查處財經領域違反中央宏觀決(jue) 策和治理調控要求、影響經濟社會(hui) 健康穩定發展的違紀違規行為(wei) ,確保黨(dang) 中央政令暢通。
(十四)強化財經紀律剛性約束。加強對財經領域公權力行使的製約和監督,嚴(yan) 肅財經紀律。聚焦貫徹落實減稅降費、黨(dang) 政機關(guan) 過緊日子、加強基層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工作、規範國庫管理、加強資產(chan) 管理、防範債(zhai) 務風險等重點任務,嚴(yan) 肅查處財政收入不真實不合規、違規興(xing) 建樓堂館所、亂(luan) 設財政專(zhuan) 戶、違規處置資產(chan) 、違規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zhai) 務等突出問題,強化通報問責和處理處罰,使紀律真正成為(wei) 帶電的“高壓線”。
(十五)嚴(yan) 厲打擊財務會(hui) 計違法違規行為(wei) 。堅持“強穿透、堵漏洞、用重典、正風氣”,從(cong) 嚴(yan) 從(cong) 重查處影響惡劣的財務舞弊、會(hui) 計造假案件,強化對相關(guan) 責任人的追責問責。加強對國有企業(ye) 、上市公司、金融企業(ye) 等的財務、會(hui) 計行為(wei) 的監督,嚴(yan) 肅查處財務數據造假、出具“陰陽報告”、內(nei) 部監督失效等突出問題。加強對會(hui) 計信息質量的監督,依法嚴(yan) 厲打擊偽(wei) 造會(hui) 計賬簿、虛構經濟業(ye) 務、濫用會(hui) 計準則等會(hui) 計違法違規行為(wei) ,持續提升會(hui) 計信息質量。加強對會(hui) 計師事務所、資產(chan) 評估機構、代理記賬機構等中介機構執業(ye) 質量監督,聚焦行業(ye) 突出問題,加大對無證經營、掛名執業(ye) 、違規提供報告、超出勝任能力執業(ye) 等違法違規行為(wei) 的整治力度,強化行業(ye) 日常監管和信用管理,堅決(jue) 清除害群之馬。
五、保障措施
(十六)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區各有關(guan) 部門要強化組織領導,加強協同配合,結合實際製定具體(ti) 實施方案,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地見效。將財會(hui) 監督工作推進情況作為(wei) 領導班子和有關(guan) 領導幹部考核的重要內(nei) 容;對於(yu) 貫徹落實財會(hui) 監督決(jue) 策部署不力、職責履行不到位的,要嚴(yan) 肅追責問責。
(十七)推進財會(hui) 監督法治建設。健全財會(hui) 監督法律法規製度,及時推動修訂預算法、會(hui) 計法、注冊(ce) 會(hui) 計師法、資產(chan) 評估法、財政違法行為(wei) 處罰處分條例等法律法規。健全財政財務管理、資產(chan) 管理等製度,完善內(nei) 部控製製度體(ti) 係。深化政府會(hui) 計改革,完善企業(ye) 會(hui) 計準則體(ti) 係和非營利組織會(hui) 計製度,增強會(hui) 計準則製度執行效果。
(十八)加強財會(hui) 監督隊伍建設。縣級以上財政部門應強化財會(hui) 監督隊伍和能力建設。各單位應配備與(yu) 財會(hui) 監督職能任務相匹配的人員力量,完善財會(hui) 監督人才政策體(ti) 係,加強財會(hui) 監督人才培訓教育,分類型、分領域建立高層次財會(hui) 監督人才庫,提升專(zhuan) 業(ye) 能力和綜合素質。按照國家有關(guan) 規定完善財會(hui) 監督人才激勵約束機製。
(十九)統籌推進財會(hui) 監督信息化建設。深化“互聯網+監督”,充分運用大數據和信息化手段,切實提升監管效能。依托全國一體(ti) 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統籌整合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有關(guan) 公共數據資源,分級分類完善財會(hui) 監督數據庫,推進財會(hui) 監督數據匯聚融合和共享共用。構建財會(hui) 領域重大風險識別預警機製。
(二十)提升財會(hui) 監督工作成效。優(you) 化監督模式與(yu) 方式方法,推動日常監督與(yu) 專(zhuan) 項監督、現場監督與(yu) 非現場監督、線上監督與(yu) 線下監督、事前事中事後監督相結合,實現監督和管理有機統一。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wei) 的處理處罰力度,大幅提高違法違規成本,推動實施聯合懲戒,依法依規開展追責問責。加強財會(hui) 監督結果運用,完善監督結果公告公示製度,對違反財經紀律的單位和人員,加大公開曝光力度,屬於(yu) 黨(dang) 員和公職人員的,及時向所在黨(dang) 組織、所在單位通報,發揮警示教育作用。
(二十一)加強宣傳(chuan) 引導。加強財會(hui) 監督法律法規政策宣傳(chuan) 貫徹,強化財會(hui) 從(cong) 業(ye) 人員執業(ye) 操守教育。在依法合規、安全保密等前提下,大力推進財會(hui) 信息公開工作,提高財會(hui) 信息透明度。鼓勵先行先試,強化引領示範,統籌抓好財會(hui) 監督試點工作。加強宣傳(chuan) 解讀和輿論引導,積極回應社會(hui) 關(guan) 切,充分調動各方麵積極性,營造財會(hui) 監督工作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