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才“近悅遠來” 我市“1+7”人才政策集聚效應凸顯
新引進高水平創新創業(ye) 團隊70個(ge) ,新增來襄就業(ye) 創業(ye) 高校畢業(ye) 生2.89萬(wan) 名,兌(dui) 現人才政策資金1.3億(yi) 元……去年“1+7”人才政策出台以來,襄陽以前所未有的資金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的政策覆蓋廣度、前所未有的政策係統集成度吸引了大批人才來襄創新創業(ye) ,“熱帶雨林”式的人才生態正加速形成,人才集聚效應持續凸顯。
新增來襄就業(ye) 創業(ye) 高校畢業(ye) 生達2.89萬(wan) 名
棗陽人吳玉峰,德國海德堡大學博士畢業(ye) 後在中山大學從(cong) 事博士後研究。2022年9月看到襄陽人才新政發布後,他果斷購買(mai) 了回家的單程車票,義(yi) 無反顧返鄉(xiang) 工作。他現為(wei) 湖北文理學院食品化工學院的副教授、湖北荊洪生物科技公司的首席技術專(zhuan) 家。
“我是通過‘校企雙聘’的方式回襄工作的。在完成學院教學科研任務之餘(yu) ,能夠進入企業(ye) 開展產(chan) 品研發,將科研成果轉化為(wei) 實實在在的高值化產(chan) 品。”吳玉峰表示,作為(wei) 企業(ye) 人,他解決(jue) 了企業(ye) “人才荒”和科技研發力量相對薄弱的問題;作為(wei) 高校人,提高了自身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也為(wei) 學生帶來更好的實踐和創新教育。“這種‘雙聘’方式,無論對個(ge) 人還是企業(ye) 、對學校還是學生,都是各得其所、互利共贏的好‘模式’。”
“1+7”人才新政實施後,全市招才引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2022年,新引進高水平創新創業(ye) 團隊70個(ge) ;新增來襄就業(ye) 創業(ye) 高校畢業(ye) 生2.89萬(wan) 名;新引進全職工作的碩士及以上高層次人才1600名,同比增長50%;入選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計劃、湖北省科技創新團隊數量在全省市州中僅(jin) 次於(yu) 武漢市。
“一站式”服務將人才政策落細落實
“真沒想到這麽(me) 快,人才公寓解決(jue) 了我的後顧之憂!”剛入職襄州區一家企業(ye) 的應屆畢業(ye) 生徐崢,通過襄陽市人才綜合服務平台提交人才公寓入住申請,不到24小時就接到辦理入住的電話。
我市針對過去人才服務事項辦理“周期長”“材料多”“審核慢”等問題,進一步整合各類服務內(nei) 容,打造人才綜合服務網上平台,係統梳理人才公寓、生活補貼、購房首付款補貼、“襄才卡”等高頻率服務事項,將原本分散在各部門、多個(ge) 窗口的業(ye) 務整合至平台,通過流程再造,實現人才信息一次提交、人才分類網上認定、人才政策自動匹配,“一網通辦”各類服務事項。
堅持人才政策清單化,發布人才分類參考目錄、人才政策服務清單,方便各類人才“對號入座”享受政策。堅持聯動審批智能化,破除數據壁壘,打通教育、科技、人社、民政、自然資源和規劃、住建等近10個(ge) 部門20多個(ge) 數據接口,實現數據自動比對、部門聯動審批、辦理情況及時反饋。
據相關(guan) 負責同誌介紹,襄陽人才綜合服務平台已成為(wei) 人才來襄享受人才政策的重要平台。開通以來,已有643家用人單位、2.5萬(wan) 多名人才注冊(ce) ,已有19419名人才完成分類認定。
兌(dui) 現人才政策資金1.3億(yi) 元
“2022年10月份,我很榮幸地拿到了12萬(wan) 元補貼券,已於(yu) 今年1月份購房時使用。”付萬(wan) 高興(xing) 地說。
2022年6月,付萬(wan) 從(cong)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內(nei) 科學專(zhuan) 業(ye) 博士畢業(ye) ,7月到襄陽市中心醫院工作。付萬(wan) 表示,作為(wei) 一個(ge) 孝感人,最終選擇來到襄陽工作和生活,不僅(jin) 因為(wei) 襄陽有源遠流長的曆史文化、日新月異的經濟社會(hui) 環境,更重要的是襄陽擁有重視人才的濃厚氛圍,優(you) 厚的政策讓她完全沒有後顧之憂,更加專(zhuan) 注地投入到工作中。
2022年,市政府拿出1.3億(yi) 元專(zhuan) 項資金,及時兌(dui) 現各項人才優(you) 惠政策,遴選49個(ge) 隆中人才支持計劃項目團隊,資助4400萬(wan) 元;遴選9名青年科技英才,落實資助經費225萬(wan) 元;為(wei) 各類高層次人才發放住房補貼、生活補貼等7000多萬(wan) 元。
人才安居體(ti) 係不斷完善。全市打造11家人才驛站,為(wei) 來襄求職應聘的高校畢業(ye) 生提供免費住宿。為(wei) 符合條件的人才發放購房首付款補貼券,已有38人享受優(you) 惠政策,補貼金額達280萬(wan) 元。市區已籌集人才公寓2979套,同時在建青雋城人才公寓4389套,配齊家具家電。目前,已有2000多名各類人才拎包入住。